首页政策信息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为何多次提及汽车业?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赵玲玲    发布时间:2022/12/23   浏览:()次


 

  汽车消费再次被提到战略高度。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多次提及汽车产业,涉及汽车消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二手车流通、回收等多个环节。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产业经受住了疫情、芯片短缺、原材料大幅上涨等不利因素冲击的考验,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62.8万辆和243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1%和3.3%。

 

  接下来,进一步扩大内需,汽车行业将如何挑起压舱石的重任?

 

  01

  政策利好 汽车产业展现发展韧性

 

  《规划纲要》在释放出行消费潜力方面指出,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布局,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推进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便利二手车交易。在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市场方面,《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规范发展汽车、动力电池、家电、电子产品回收利用行业。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规划纲要》明确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2023年内需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的核心重点。未来稳定社会消费压力大,更是需要汽车产业拉动消费增长。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员曹广平表示,这次释放出行消费潜力的提法,不同于以往的拉动汽车产品内需,主要是通过营造汽车使用环境和相关生态,释放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消除影响消费的阻力。他认为,在汽车消费政策以及现有交通治堵措施初步起作用,但作用边际效益减少的情况下,高质量的内禀驱动的管理措施应该提到日程上来,这在《规划纲要》中有所体现。

 

  除了《规划纲要》提到汽车产业外,12月15日至16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新能源汽车等消费。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与支柱性产业,汽车产业链长,涉及面广泛,市场需求大,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产业结构升级的载体。扩大汽车消费对提振内需消费、稳定工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2

  多管齐下 释放出行消费潜力

 

  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宗巍认为,释放出行消费潜力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逐步取消对出行消费的不合理限制,如以经济上的出行调节措施取代行政上的限制购车政策;二是对绿色低碳的出行消费给予长期稳定的优惠支持,包括财税、路权等各个方面,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真正节能、减碳的汽车产品;三是为更多样化的出行产品及服务提供支撑条件,如允许符合一定标准的皮卡产品在城市自由消费和通行,营造房车出行的便捷环境,又如鼓励专属设计、特定用途的智能化汽车产品运营尝试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并将释放潜在的市场需求。

 

  “《规划纲要》提到这几个方面,都是提升用车便利的,比如加大停车场、充电桩建设、提升智能交通水平。”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纪雪洪还指出,《规划纲要》提到的“推进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仍需要更多政策支持,特别是在智能化上,到目前还没有力度非常大的鼓励政策,可以参照电动车对其进行政策指引,引导真正有利于安全,而且非常实用的技术更好、更快地铺开。“例如给予一定的财政专项补贴,不仅可以刺激一些消费,带动产业升级,还能够强化我国汽车相关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11月2日,工信部与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推进健全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管理体系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加速普及做好政策铺垫。

 

  刘宗巍具体分析了释放出行消费潜力的几大措施。一是要重点推进车路协同、车城融合的智慧交通体系建设,确保车端和路端的投入和资源都能相向而行、互为支撑,避免不必要的单打独斗、重复建设。最终使智能汽车不仅能够产生单车的安全、效率和环保价值,更能实现车队整体运行的全局优化,从而进一步提升交通体系的安全、效率和环保效益。

 

  二是在汽车消费使用管理方面,一是要积极推进从事前管理向事后管理的转变,以利于企业在产业重构期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二是要把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及核算机制引入到汽车产品的使用管理中来,使汽车产品在使用环节与制造环节的碳排放及成本等实现合理的最佳平衡,既充分满足广大国民对多种汽车出行的不同需求,又有效引导汽车使用向绿色低碳化方向发展。

 

  三是在新形势下,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应统一规划和系统布局,追求融合发展的协同效益最大化,包括借助网联化和智能化手段推进V2G技术应用,实现动力电池状态实时监测、优化等;同时,鼓励企业把网联化、智能化打造为电动化汽车产品的核心卖点。

 

  四是在加强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上,应注意两点:1.适度超前建设,既要确保基础设施能够有效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又要避免技术不够先进、商业模式匹配度不够高的基础设施过量建设,以防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产生制约,并造成重复建设的成本、时间及碳排放损失。2.实现充分互联,形成一体化的供能补能完整体系,确保基础设施得到最高效使用。

 

  五是二手车交易的瓶颈实际上已经对新车消费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建议进一步加大放开二手车流通的政策力度,构建基于车辆数据、并由政府有效监管的二手车信用体系,确保车辆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能够合理保值,提供二手车跨域交易的便利条件。这不仅有利于汽车出行在更广范围内的普及,也有利于新车消费需求的释放,进而形成更加健康有序的汽车市场。

 

 

  03

  提振消费需求还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针对提振汽车需求,进一步刺激消费,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重点应放在放开限购和补贴政策上。

 

  崔东树认为,汽车限购政策是为应对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而推出的应急举措,随着城市治理水平和车辆智能化的提升,未来中大型城市的限购政策将有所松动,通过科学公平的手段,鼓励汽车消费者合理使用路权。部分限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汽车消费,且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汽车拥堵难题。

 

  纪雪洪也坦言,对于拉动汽车消费来说,效果更为明显的还是财税补贴。比如,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此外,还有一些地方财政补贴,比如燃油车更换新能源车给予补贴等。

 

  中央和地方政府消费刺激政策的持续发力,有力提振了汽车消费。今年8月,国常会已确定新能源免征购置税延至2023年底。此外,11月21日,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要求。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6月至11月10日,共为符合条件的乘用车减征车购税397.5亿元。

 

  中汽政研促消费政策研究团队给出了十条具体建议,一是继续实施车辆购置税减税政策。2023年上半年继续实施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政策,下半年退坡实施;将轻型商用车纳入政策惠及范围。二是限购城市增加2023年购车指标,并适时全面取消限购。三是支持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建议2023年对车主报废国IV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汽车并购买新车的,给予财政补贴。四是实施针对下一代新能源汽车的财政支持政策。2023~2025年对消费者购买符合条件的智能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具体产品条件包括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相关要求。五是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六是全面落实二手车流通便利化政策。严格落实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对符合国V排放标准的小型非营运二手车取消迁入限制。规范二手车交易市场开票和相关服务,提升开票、检测相关服务内容和价格透明度。七是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2023~2025年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对完成试点任务的城市给予政策支持。八是强化汽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稳步推进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全面提高报废汽车资源利用效率,支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报废机动车、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提升锂钴镍等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九是尽快启动汽车税制总体改革方案研究。十是支持汽车企业扩大出口和“走出去”。

 

  除了上述提到措施外,刘宗巍认为,为确保2023年经济增长有力复苏,应保持对汽车消费的重点激励。长期来看,应系统全面有序地落实《规划纲要》中提到的相关目标和要求,为汽车出行创造更好的基础环境。

  汽车电子网为您提供最新汽车电子产品信息,及最具权威行业资讯和最新的行业动态,汽车电子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资讯,为全球汽车电子行业人士搭建交流平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