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多元化格局加快形成,汽车定制改装行业迎来机遇期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陈萌   发布时间:2022/09/26   浏览:()次


  尽管今年的成都车展格外短暂,但多家车企推出定制版、共创版车型这一特征却颇为突出。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到,建立健全汽车改装行业管理机制,加快发展汽车后市场。随后,多场行业会议上也都提及在汽车行业价值链后移与重构中,我国改装行业有望迎来爆发。此后不久,今年5月,公安部新修订的《机动车登记规定》开始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允许改装项目和备案流程。7月19日,为推动汽车改装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合规开展改装业务,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汽车工作委员会汽车合规改装联合推进办公室研究制定的《汽车改装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沉寂多年的汽车改装行业正在迎来发展机遇期。
 

 

  加快推动行业全面创新

  据了解,汽车改装一般分为前装和后装。前装中第一种模式是车企定制,即车企在产品生产线上进行的定制化生产,现在已有名爵、长城等20多个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定制款或限量款车型。前装中第二种模式是授权改装,即厂家将车型授权给有资质的改装厂,如罗伦士中国、北汽泰普等,由其进行生产。这主要是基于车身内外饰和特定功能的改装。而后装是指车辆出厂后的改装,如在4S店、汽车改装店等第三方渠道进行的改装。目前,后装市场的改装企业数量最多,但管理上基本处于缺失状态,没有行业主管部门,企业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很多改装项目不合规,改装车面临上路即被罚款的风险。

  中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汽车合规改装联合推进办公室主任陈海峰表示,我国汽车定制改装将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特别是以车企定制为代表的前装市场发展最为迅猛,促进了整个改装供应链的发展,后装改装虽受到政策法规制约,但是行业已显现出大规模、合规化、品牌化发展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定制改装行业在政策端、供给端和需求端都在发生很大变化,因此要加快推动改装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渠道创新。

  从政策端看,相关政策针对后装市场发展陆续提出了建立健全汽车改装行业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允许改装项目以及备案流程,这将对促进汽车消费将起到推动作用。

  从供给端看,一年来厂家推出的定制化车型达到40款,零部件生产质量提升、规模扩大、供应体系持续走向成熟。

  从需求端看,汽车消费群体呈现年轻化、个性化特征,促进了整个汽车改装行业的发展。“90后”汽车消费主体占比将超过40%,改装车型从越野车、MPV,逐步覆盖到轿车、皮卡,以及新能源车型。

  据此,陈海峰判断,前装的定制化改装只能解决部分的消费需求,而后端的消费需求更多元。但是很多消费者对哪类项目已放开、放开标准如何普遍缺乏正确认知,并且找不到放心的改装渠道。因此,车企营销体系、独立的品牌改装店应抓住发展机会,塑造靠谱渠道。

  后装市场尚需夯实基础

  据统计,今年1~7月,车企定制化车型销量接近4万辆,预计全年将超过10万辆。“2022年是我国车企定制改装发展的元年,无论从车型数量还是销量规模来看都呈指数级增长。”陈海峰说。

  法律法规一直是制约汽车改装行业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陈海峰指出,目前基于前装的汽车改装管理制度较为健全,但后装改装管理制度仍有待完善,行业期待更多改装项目开放。据悉,按照现行管理制度,车辆出厂后可以改变车身颜色、内饰、踏板、轮毂等,另外对一些后续加装装置也有说明。在促消费背景下加快建立我国汽车改装管理制度和法规标准体系非常必要。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首先明确行业管理职责和方式,其次是建立健全我国汽车技术改装标准,第三是分类别、分阶段放开合规改装项目。

  针对后装市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创中心负责人郑庆华认为,首先要考虑安全问题,后装升级要紧跟前装配套,要注意是否有安全隐患,重视产品认证、三包、上牌、验车、售后等一系列问题。有些改装企业盲目改装,没有充分理解原车结构,可能导致车辆或乘员出现安全风险。

  陈海峰指出,从长远来看,通过持续的个性化定制,塑造品牌或车型的改装调性,将有利于市场拓展及品牌长远发展,定制化可能会越来越多地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比如,五菱宏光MINI EV通过多样化的改装,扩大产品受众,并进一步升级挖掘细分市场用户,塑造个性化的品牌形象。

  此外,授权改装模式也在向品牌化、多样化发展。去年,我国授权改装车型累计销售了3400多辆,大部分为MPV改装。随着多家企业推出新款MPV,特别是今年电动车型大批量进入市场,会加剧授权改装领域的竞争。授权改装模式未来将进一步向皮卡、中大型SUV等车型拓展,亟需改装企业加快塑造自身品牌。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硬件轻改与软件升级并行发展。构造的差异化、产品迭代的加速以及用户的年轻化,使新能源汽车成为极具改装潜力的产品。硬件改装聚焦在内外饰领域,随着智能化的发展,OTA升级成为性能改装的重要手段,通过OTA的升级来实现个性化定制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一些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多种模式的付费升级服务。

  内外兼修 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车企定制涉及技术、采购、制造、营销、法规等多个部门,内部的组织运营体系成为关键要素,部分车企已将定制改装上升为战略高度。对内需要在组织架构、项目协同、产品开发流程、供应商质量要求、用户圈层运营等方面形成闭环业务体系;对外需要积极打造车企个性化定制产业生态。例如,上汽大通在2016年便提出将C2B定制化作为企业战略;2021年,长城汽车成立全球改装共创中心,并与多家改装设计公司合作,推出共创改装车型。

  陈海峰表示,除了车企自行组织定制改装产品的开发生产装配,车企与设计公司共创模式也成为当前定制改装的重要模式,合作模式呈现多元化特点。共创模式能够适应产品快速迭代,并分摊风险与成本,有利于抢占细分市场,精准触达客户,通过共创模式车企还可以挑选优质供应商,建立定制生态。共创模式有望在未来2~3年逐步走向成熟,基于车型选择、资金和资源投入、知识产权归属、产品责任划分、收益及相关权益分配等在内的商业模式渐趋成熟。

  郑庆华表示,在共创模式的探索中,长城汽车发现有些企业的专业度不足,缺乏行业积淀,对定制改装领域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供应链等方面缺乏认知和理解,给双方的合作带来一定风险。

  对于促进汽车定制改装行业良性发展,陈海峰建议,首先要重视改装全链条的合规性,关注政策动向。第二,要搭建适用于改装的内部组织运营体系,通过组建独立的改装部门或工作组进行内部协调。第三,车型开发阶段就要充分考虑车辆的可改装性,预留更多改装空间。第四,渠道及营销模式要多元化,依托授权体系拓展售后改装业务,利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达成多元化改装的破圈传播。最后,要构建汽车改造生态圈,有限开放车型部分数据,促进更多车型和改装件共创。

  通过改装,整车企业可以实现营销破圈,并促进销售。整车企业越来越多基于改装组织开展车友活动、潮创类用户共创、KOL圈层扩散,形成良好的破圈效应,促进销量提升,也对改装文化起到推动作用。而后装未来将成为车企销售服务体系重要组成,依托4S店或者直营店植入改装业务,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能提升4S店的盈利能力,改装将会成为汽车后市场的一大重要业态。

  “推动中国汽车定制改装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不是一个主机厂、一个团标,或者某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需要标准、认证、授权、零部件供应链、三包、质检等部门和管理机构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才有可能推动。目前,国内改装市场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各方联手共同推进合规合法改装。”郑庆华最后强调。


  汽车电子网为您提供最新汽车电子产品信息,及最具权威行业资讯和最新的行业动态,汽车电子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资讯,为全球汽车电子行业人士搭建交流平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