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新闻

高通与中国合作伙伴共赴智能网联汽车新未来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发布时间:2023/05/30   浏览:()次


  5月25日,由苏州高铁新城、高通中国和中科创达三方共同成立的智能网联汽车联合创新中心正式启用,这是高通公司在中国成立的第六家联合创新中心,也是高通在国内与合作伙伴共建的首个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联合创新中心。在联合创新中心揭牌前,《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了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中科创达董事长兼CEO赵鸿飞,就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创新发展等话题开展探讨。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接受记者采访

 

  开放合作 助推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
 

  在汽车产业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的浪潮下,作为“车脑”的高算力芯片,是将天马行空的技术想象力融入到汽车智能驾驶中的底层因子,在汽车智能化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智能芯片领域毋庸置疑的引领者,近年来,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高通将在智能手机行业中的经验应用到汽车行业。“过去15年到20年,我们助力中国的移动手机产业打造了整个移动智能手机的生态系统,现在,我们希望能将这样的经验扩展到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汽车本身是一个智能终端,在智能网联的趋势下,汽车这个终端又有很多新的发展方向。过去三年,即便受到疫情影响,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一直在发展进步,我们非常看好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和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期待通过各种各样的合作方式,推动产业链各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中国的加速发展。”孟樸表示。
 

  芯片,代表着连接和计算,其重要性日渐凸显,也成为汽车产业竞争和产业生态创新重构的基础和核心。对此,赵鸿飞表示,在汽车领域,智能网联在演进和发展,操作系统和芯片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整个汽车操作系统是非常复杂且庞大的工程技术,因此,有很多深度技术需要融合。操作系统需要与芯片进行充分融合与合作,才能降低全行业的进入门槛。高通和中科创达处在整个计算和连接产业的上游,高通是手机、汽车、物联网设备等领域全球最领先的芯片供应商,中科创达过去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深耕操作系统的产品技术和产业生态领域,应该联合起来共同支持客户的创新和发展。
 

  而此次高通与中科创达共同启动的智能网联汽车联合创新中心,正是合作的重要一面。“联合创新中心是国家、社会、产业都比较支持的一种形式,让我们能够在中国开发创新的产品。过去几年,高通根据当下的技术发展和产业进步的需要,与不同的合作伙伴在中国建立了多家联合创新中心,与产业界合作、将成果分享,并且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推动生态系统和整个中国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孟樸表示。
 

  赵鸿飞也表示,我们和高通合作,让联合创新中心能够赋能整个产业。今后,联合创新中心会一如既往地支持算法厂商、汽车厂商、零部件厂商和应用厂商的研发,让下游创新变得更容易。
 

  携手中国生态伙伴 共赴自动驾驶新未来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中国市场成为未来汽车芯片发展的高地和集聚地。在汽车领域,凭借技术产业双赋能,高通在中国的汽车“朋友圈”不断扩大。
 

  “在中国的汽车行业里,正在发生着两项不同的产业技术革命,一是新能源,另一个是智能网联,两者叠加起来产生的动能非常强,进一步带动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中国的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在全球名列前茅,这不仅带动了中国产业发展,也推动了中国车厂的进步,同时还会帮助很多国内一级供应商继续成长。”孟樸指出。
 

  秉承“植根中国、分享智慧、成就创新”的理念,高通不断支持中国汽车生态系统创新,与中国汽车生态系统展开合作已经15年。2021年以来,骁龙数字底盘已支持逾40家中国汽车品牌推出超过100款车型,持续推动前沿技术落地。
 

  对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赵鸿飞表示,从2017年到现在,智能网联汽车尽管已经发展了几年,但整个汽车的计算创新还在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不管是域融合还是舱驾融合,都在进步的过程中。在未来几十年,中国的汽车工业会因为移动通信和计算而产生一些根本性的变革。
 

  汽车智能化的号角已然吹响,伴随智能化的全速前进,自动驾驶技术成为行业竞争的制高点。对此,孟樸表示,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很迅速,特别是在中国,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带来的技术革命叠加所产生的动能,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交替进步,会有完全实现自动驾驶的一天,相信中国会是全球最早实现全自动驾驶的国家之一。“一方面,从技术角度来看,虽然每家公司的定义和实现程度不一样,但是我们看到有很多技术解决方案越来越成熟。今后,包括高精度地图以及车联网(V2X)等技术还将会进一步演进,都能够帮助实现最终程度的自动驾驶。当然,除技术以外,北京、天津、苏州等城市还专门规划出自动驾驶、辅助驾驶的测试道路和区域,为自动驾驶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他说。
 

  对此,赵鸿飞指出,全场景无人驾驶有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两方面的影响。从技术角度来看,单车智能不能依据场景单独实现,因为成本太高。未来,加速L4级自动驾驶的发展,重点应该放在车路协同、车和车之间交互以及车和路之间交互标准技术方面。

  汽车电子网为您提供最新汽车电子产品信息,及最具权威行业资讯和最新的行业动态,汽车电子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资讯,为全球汽车电子行业人士搭建交流平台。









友情链接